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 2023的博文

李云飞:回民的存在

      回民——这里指的是从东土到西域的穆斯林诸族群——的生存,就似一震即毁的建筑一样脆弱。积石山的许多房屋以土墙为主,震毁上万栋建筑物( 纽约时报援引当地官员数据 ),是加沙遭炸毁建筑物的数倍。若是将2000磅的炸弹投向这里,在气温接近摄氏零下20度的时刻,其伤亡亦必会是加沙人的数倍。       这就是回民在其生存上的脆弱性。       以华丽涂料粉饰的外墙是官家刻意向外界营造的太平,而内在不堪一击的土坯则是一种生存的现实。在这里,作为回民精神象征的清真寺,被拆毁,被震毁。它们毁了又建,建了再毁。每一次都是回民以端庄的乜帖,怀着要让它千秋万世立于中华大地的决心一丝不苟重建起来的,然后其又迅速地毁于各种因由。至于回民的存在,则更不能历史地去看。若是你将其存在延申至近代史以内,则其所遭遇的迫害比建筑物的被毁还要频繁。       种植着果木花卉蔬菜的整洁干净的回民院落,卧在干裂沧桑的黄土山沟,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形成巨大反差,而带给人一种命运的本色的美感。这种作为伊斯兰的子民的院落的整洁干净和黄土山沟的干裂沧桑之间的巨大反差,对我们的感官造成一种阻碍,使得我们无法去把握和追随它。引康德之言,即是想象力与知性对这景象难以协调。因而,确切地说它不是一种美感,而是一种必须调动人的理性才能获得的一种崇高感。它不是数学和力学面对数量上的体积上的力量上的无限的庞大所产生的一种雄伟高大的观感。我们或可将其定义为历史学上面对被屠杀被刻意安置在绝地的命运的所产生的一种沉重浑厚。我们就以它来定义回民的存在。       张承志说,这贫苦悲壮的黄色是由红色的血和蓝色的信仰相浸相染后形成的。斯言非科学,乃是对黄土高原之主观感受,你只能到历史中去寻求它,到人性中去寻求它。这个说法可用来普遍传达我们的情感,至少在回民中是普遍可传达的。这种黄土唯心论使得回民的情感具有一种共通性,它亦具有一种跨族群的沟通人性的作用。       从约旦河到地中海之间,橄榄树点缀着巴勒斯坦人的院落,人们在造物主赐福的土地上辛勤地耕作。这里虽然不似回民所在的黄土高原那样贫瘠,但巴勒斯坦人同样面临着存在的问题。石头建造的房屋比土坯建造的要坚固...

圣训学中的麦海迪

      文 | 李云飞       日期 | 2023年12月12日       伊斯兰世界流传着一个说法,圣裔中一个被称为麦海迪的人会在时间的尽头出现,为世界带来公平和正义。尽管《古兰经》非常详细地描述了末日的审判、火狱和天堂,但对于世界毁灭之前的末世状况几乎没有提及,更未提到过麦海迪。单就《古兰经》而言,末日就是审判日,或者说“站立的日子”。这亦是逊尼派对末日的信仰。而圣训文献中结合了麦海迪圣训文本的末日,则将末日描述为除审判日之外还包括在世界毁灭之前的一段漫长的混乱时期和今世最后时刻的正义场景。在这样一个结合了麦海迪圣训文本的末日理论框架中,麦海迪将以救世者的身份出现,开启一个预言性的时期,然后正义将推翻不公而统治世界。这种包含了麦海迪的末日成为什叶派的信仰的基础,以至于如果没有麦海迪什叶派的信仰便是无法理解的。但这种在后世审判日的普遍正义之前由麦海迪建立的今世普遍正义场景,从来没有成为逊尼派的信仰。       当代穆斯林在现代社会面临的困境,被作为圣训中描述的末日迹象而强化了对麦海迪出现的推定。在麦海迪问题上,伊斯兰世界出现期待与拒绝两种声音。期待者以麦海迪圣训为证据,并辅之以预言末日迹象的经文。拒绝者则认为,麦海迪没有《古兰经》和健全圣训的证据支持。但麦海迪主义者认为,这些圣训是可靠的,其薄弱性可以通过多种叙述来弥补。什叶派在其宣传麦海迪信仰的书籍中,大量引用逊尼派圣训集中的圣训来作为其证据。那么,这些存在于逊尼派圣训集中的麦海迪圣训是否可以达到作为证据来使用的圣训学标准呢?古典伊斯兰世界的圣训学者在很长一段时间( 主要是公元8至12世纪 )内对这些麦海迪圣训进行了连续迭代的研究,在复杂的学术场景中审查麦海迪圣训的真实性,同时捍卫逊尼派学者认为的最能保留圣训意义的解释学标准。通过观察重要的圣训文献,本文探索了圣训评论的全景,以揭示麦海迪圣训在圣训学中的真实状况。 一       首先我们来观察先知的历史文献 (السيرة النبوية) 。如果对麦海迪的信仰是伊斯兰信仰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它首先应该在先知人生的历史展现——传达启示,演讲,第一个穆斯林社区的构建,同其弟子广泛的信仰生活和交流——中被...